今天,走进上海交大徐汇校区的大门,可以看到一座引人注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。这座碑上,铭刻着新中国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的亲笔题字:“为人民利益而光荣就义是值得永远纪念的”。在这座纪念碑下,长眠着两位交大人引以为豪的优秀学长,两个年轻而伟大的生命——史霄雯和穆汉祥。他们来不及看到的毕业证书,如今摆放在交大校史博物馆里,昭示着主人不朽的灵魂。
史霄雯,男,1945年考入交大化学系,是品学兼优的员工。交大有一个传统,成绩最好的员工担任班干部,史曾先后任班级班长、交老员工自治会执委。在当时的中国面临两条道路、两种命运的选择关头,他选择了为建设一个民主、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的革命道路,以其革命的热情与卓越的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,成为员工活动中的中坚分子。他创办了《每日文摘》及《每日新闻》,利用刊物介绍重要革命历史文献和解放区的形势。他的果敢行动,招致了特务的痛恨。1949年4月26日,反动当局在解放前的最后一次迫害中,交大357人被列入黑名单,史霄雯的名字排在第一。在被捕后的5月20日,离上海解放仅有三天,年仅23岁的他被秘密杀害于宋公园(今闸北公园)。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的交老员工,续写了交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光辉篇章,也为迈入新时期的交大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